天门冬
类别:园艺植物
介绍:天门冬生高地,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,其生水侧下地者,叶细似蕴而微黄,根长而味多苦,气臭者下。天门冬,虽暴干,犹滋润难捣,必须薄切,暴于日中,或火烘之也。《本草衍义》:天门冬、麦门冬之类,虽曰去心,但以水渍漉使周,润渗入肌,俟软,缓缓擘取,不可浸出脂液。其不知者,乃以汤浸一、二时,柔即柔矣,然气味都尽,用之不效,乃曰药不神,其可得乎?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:“天门甘寒,肺痿肺痈,消痰止嗽,喘热有功。” 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寻名山之奇药,越灵波而憩辕。采石上之地黄,摘竹下之天门。”
为多年生长绿,半蔓生草本,茎基部木质化,多分枝丛生下垂,长80~120厘米,叶式丛状扁形似松针,绿色有光泽,花多白色,花期6~8月,果实绿色,成熟后红色,球形种子黑色。 块根肉质,簇生,长椭圆形或纺锤形,长4~10厘米,灰黄色。 茎细,长可达2米,有纵槽纹。 叶状枝2~3枚束生叶腋,线形,扁平,长1~2.5(~3)厘米,宽1毫米左右,稍弯曲,先端锐尖。叶退化为鳞片,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。花1~3朵簇生叶腋,黄白色或白色,下垂;花被6,排成2轮,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约2毫米;雄蕊6,花药呈丁字形;雌蕊1,子房3室,柱头3歧。浆果球形,径约6毫米,熟时红色。 花期5月。 生于山野,亦栽培于庭园。分布我国中部、西北、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。
为多年生长绿,半蔓生草本,茎基部木质化,多分枝丛生下垂,长80~120厘米,叶式丛状扁形似松针,绿色有光泽,花多白色,花期6~8月,果实绿色,成熟后红色,球形种子黑色。 块根肉质,簇生,长椭圆形或纺锤形,长4~10厘米,灰黄色。 茎细,长可达2米,有纵槽纹。 叶状枝2~3枚束生叶腋,线形,扁平,长1~2.5(~3)厘米,宽1毫米左右,稍弯曲,先端锐尖。叶退化为鳞片,主茎上的鳞状叶常变为下弯的短刺。花1~3朵簇生叶腋,黄白色或白色,下垂;花被6,排成2轮,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约2毫米;雄蕊6,花药呈丁字形;雌蕊1,子房3室,柱头3歧。浆果球形,径约6毫米,熟时红色。 花期5月。 生于山野,亦栽培于庭园。分布我国中部、西北、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。
![](admin/files/ProductsB201282217257.jpg)